首页 资讯 正文

张骞凿空西域前已存在“前丝绸之路” 这些“蜻蜓眼玻璃珠”就是佐证

体育正文 197 0

张骞凿空西域前已存在“前丝绸之路” 这些“蜻蜓眼玻璃珠”就是佐证

张骞凿空西域前已存在“前丝绸之路” 这些“蜻蜓眼玻璃珠”就是佐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昨天(27日)发布的“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中,考古专家通过系统分析新疆4处遗址出土(chūtǔ)的“蜻蜓眼玻璃珠”,发现它们与同时期湖北出土的部分“蜻蜓眼”十分相似,并且(bìngqiě)都来自地中海东岸(dōngàn)的黎凡特地区。进而揭示出汉代(hàndài)张骞凿空西域前,东西方已经沿着“前丝绸之路”进行物质文化交流(wénhuàjiāoliú)。

“蜻蜓眼玻璃珠”是在(zài)玻璃母体上嵌入一种或(huò)多种不同于母体颜色的玻璃料,从而在玻璃珠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duōcéng)类似蜻蜓“复眼”效果的图案,而得此名。“蜻蜓眼玻璃珠”的出现,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gǔāijí)。在国内,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也有较多发现。新疆多处遗址(yízhǐ)也曾出土过泡碱玻璃珠。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wénhuàyíchǎn)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刘念:在新疆出土的大量玻璃(bōlí)珠子里面,我们先经过一些主量元素(yuánsù)分析,筛选出来有一些成分是符合泡碱玻璃的,这些蜻蜓眼珠总共是来自于4个遗址,这4个遗址主要是分布在西(xī)天山(tiānshān)的伊犁地区,包括乌鲁木齐这一带,整个天山沿线。

通过进一步的微量元素分析,考古专家发现(fāxiàn),这四处遗址(yízhǐ)出土(chūtǔ)的蜻蜓眼玻璃珠,与黎凡特地区一致。通过同步辐射显微CT无损成像技术,还发现它们在色彩、造型以及制作(zhìzuò)工艺上,与湖北、甘肃等地发现的存在相似之处。

刘念:这些泡碱玻璃的源头定在了黎凡特地区。过去其他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也发现此类玻璃类型在甘肃地区也有发现,这样子证据就更加夯实了。从(cóng)地中海到新疆,经过了甘肃河西走廊,最终进入湖北地区这样一条路线。这条路径(lùjìng)也揭示了“前丝绸之路(sīchóuzhīlù)”的一个存在,可以说是一条(用)玻璃来(lái)佐证(zuǒzhèng)的一条路径。在汉代的丝绸之路开辟以前,我们的这条“丝绸之路”上已经有了物质文化的交流(jiāoliú)和往来(wǎnglái)。

张骞凿空西域前已存在“前丝绸之路” 这些“蜻蜓眼玻璃珠”就是佐证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