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文明建设“出圈记”
安徽肥西:文明建设“出圈记”
安徽肥西:文明建设“出圈记”孟夏时节,江淮大地氤氲着枇杷与杨梅的甜香。肥西以“全国文明城市”的金色名片,为这座省会近郊县城的文明建设画上阶段性(jiēduànxìng)句点。从街巷的“烟火气(qì)”到乡村的“水墨画(shuǐmòhuà)”,从政务“微笑服务”到“志愿红(hóng)”,肥西让(ràng)文明新风浸润万家灯火,让治理智慧生长于街巷肌理。
全民共治(gòngzhì)从“旁观者”到“主人翁”
在水晶城小区,居民徐先生的手机相册里至今保存着(zhe)一张特殊的照片——那是他(tā)随手(suíshǒu)拍下的建筑垃圾堆。“没想到‘灵西(língxī)’小程序上报后,不到24小时就清运完毕了!”这样的效率,源于肥西创新打造的“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智慧平台。
文明城市创建非政府“独角戏”,而是全民“合奏曲”。肥西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创新打造“乡镇吹哨、部门报到(dào)”智慧平台(píngtái)。2022年以来,31.3万件(wànjiàn)民生诉求通过“灵西”小(xiǎo)程序(chéngxù)流转(liúzhuǎn),办结率达99.8%,平均耗时仅3.89天。党员干部“坐班听民意”,志愿者“敲门问需求”,中小学生争当“文明小卫士”……这座县城用“共建共治共享”诠释基层治理的“人民逻辑”。
位于肥西的延乔路路段(肥西县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供图)
全面提标从“面子(miànzi)”到“里子”
走进杨桂塘菜市场,商户李大姐的摊位前摆着新收的本地黄瓜。“以前蹲在漏雨的大棚里(pénglǐ)卖菜,现在坐在亮堂的‘网红街区’里扫码收款,变化(biànhuà)太大了!”这样的变化正是肥西(féixī)“微更新”工程的缩影。
在硬件升级(shēngjí)的战场上,肥西打出了(le)一套漂亮的“组合拳(zǔhéquán)”。改造200多个老旧小区、18个农贸市场,新建35个“口袋公园”;查处(cháchǔ)120万余起交通违法,百余名文明劝导员温情规劝。上线运营全市首个“建筑垃圾消纳”小程序,实行“淘宝式下单”管理。政务(zhèngwù)大厅里服务升级,“外卖式接单”让(ràng)审批平均耗时压缩60%,“淘宝式评价”催生出99.8%的主动好评率。而在看不见(kànbújiàn)的“软件”战场,文明基因正融入城市血脉。当社区网格(wǎnggé)员调解纠纷时多递一杯热茶,这些“治理温度”,让钢筋水泥的城市有了温暖的心跳。
城乡共美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奔赴(bēnfù)”
花岗镇大黄村白墙青瓦,如江南(jiāngnán)水墨;江淮运河畔油菜花海(huāhǎi)引来游人如织;派园风车花海成打卡胜地……作为“主城区(zhǔchéngqū)一部分”,肥西打破城乡二元壁垒,让文明之花在城乡脉络间自由生长。
肥西以2000多公里“四好农村(nóngcūn)路”串联城乡,紫蓬山民宿集群年(nián)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三河古镇非遗展演成文化名片。合肥八中托管18所乡村学校,两年内近万名生源“回流(huíliú)”,安(ān)医大一附院托管县乡(xiànxiāng)医疗机构,央企中康养集团打造“县域养老样板”,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智慧照护”。6个(gè)全国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如今的肥西乡村,不再是文明创建的“配角”。
精神传承从“改革(gǎigé)基因”到“平民英雄”
四十多年前,山南小井庄率先打破体制藩篱,激活(jīhuó)了(le)农村土地改革(tǔdìgǎigé)的“一池春水”,而今,作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用敢为人先的勇气打造红色文旅品牌,让“改革创新”成为城市精神(jīngshén)的鲜明注脚。当(dāng)黄梅戏《爱的传递》在派河之滨唱响,“中国好人”刘义桂30年扎根(zhāgēn)乡村教育的故事感动全城,“好人之城”的名片越擦越亮。当5200名在职党员下沉网格,当42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huóyuè)在街巷,来自平凡岗位上的“文明火种”,如星火璀璨,照亮(zhàoliàng)了肥西的精神天空。
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年均1.2万场活动织就全民精神纽带(niǔdài),“理论宣讲(xuānjiǎng)+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的“文明套餐(tàocān)”滋养(zīyǎng)着千万家庭。
站在新起点,肥西正以“全国文明(wénmíng)城市”为支点,撬动更高质量(gāozhìliàng)的发展;让文明基因融入产业升级,让治理智慧赋能乡村振兴,让精神力量驱动改革创新。(孙苇佳 马梅(mǎméi))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rèxiàn)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shēngmíng):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zhuǎnzǎi)。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zhuījiūzérèn)。
孟夏时节,江淮大地氤氲着枇杷与杨梅的甜香。肥西以“全国文明城市”的金色名片,为这座省会近郊县城的文明建设画上阶段性(jiēduànxìng)句点。从街巷的“烟火气(qì)”到乡村的“水墨画(shuǐmòhuà)”,从政务“微笑服务”到“志愿红(hóng)”,肥西让(ràng)文明新风浸润万家灯火,让治理智慧生长于街巷肌理。
全民共治(gòngzhì)从“旁观者”到“主人翁”
在水晶城小区,居民徐先生的手机相册里至今保存着(zhe)一张特殊的照片——那是他(tā)随手(suíshǒu)拍下的建筑垃圾堆。“没想到‘灵西(língxī)’小程序上报后,不到24小时就清运完毕了!”这样的效率,源于肥西创新打造的“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智慧平台。
文明城市创建非政府“独角戏”,而是全民“合奏曲”。肥西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创新打造“乡镇吹哨、部门报到(dào)”智慧平台(píngtái)。2022年以来,31.3万件(wànjiàn)民生诉求通过“灵西”小(xiǎo)程序(chéngxù)流转(liúzhuǎn),办结率达99.8%,平均耗时仅3.89天。党员干部“坐班听民意”,志愿者“敲门问需求”,中小学生争当“文明小卫士”……这座县城用“共建共治共享”诠释基层治理的“人民逻辑”。
位于肥西的延乔路路段(肥西县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供图)
全面提标从“面子(miànzi)”到“里子”
走进杨桂塘菜市场,商户李大姐的摊位前摆着新收的本地黄瓜。“以前蹲在漏雨的大棚里(pénglǐ)卖菜,现在坐在亮堂的‘网红街区’里扫码收款,变化(biànhuà)太大了!”这样的变化正是肥西(féixī)“微更新”工程的缩影。
在硬件升级(shēngjí)的战场上,肥西打出了(le)一套漂亮的“组合拳(zǔhéquán)”。改造200多个老旧小区、18个农贸市场,新建35个“口袋公园”;查处(cháchǔ)120万余起交通违法,百余名文明劝导员温情规劝。上线运营全市首个“建筑垃圾消纳”小程序,实行“淘宝式下单”管理。政务(zhèngwù)大厅里服务升级,“外卖式接单”让(ràng)审批平均耗时压缩60%,“淘宝式评价”催生出99.8%的主动好评率。而在看不见(kànbújiàn)的“软件”战场,文明基因正融入城市血脉。当社区网格(wǎnggé)员调解纠纷时多递一杯热茶,这些“治理温度”,让钢筋水泥的城市有了温暖的心跳。
城乡共美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奔赴(bēnfù)”
花岗镇大黄村白墙青瓦,如江南(jiāngnán)水墨;江淮运河畔油菜花海(huāhǎi)引来游人如织;派园风车花海成打卡胜地……作为“主城区(zhǔchéngqū)一部分”,肥西打破城乡二元壁垒,让文明之花在城乡脉络间自由生长。
肥西以2000多公里“四好农村(nóngcūn)路”串联城乡,紫蓬山民宿集群年(nián)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三河古镇非遗展演成文化名片。合肥八中托管18所乡村学校,两年内近万名生源“回流(huíliú)”,安(ān)医大一附院托管县乡(xiànxiāng)医疗机构,央企中康养集团打造“县域养老样板”,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智慧照护”。6个(gè)全国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如今的肥西乡村,不再是文明创建的“配角”。
精神传承从“改革(gǎigé)基因”到“平民英雄”
四十多年前,山南小井庄率先打破体制藩篱,激活(jīhuó)了(le)农村土地改革(tǔdìgǎigé)的“一池春水”,而今,作为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用敢为人先的勇气打造红色文旅品牌,让“改革创新”成为城市精神(jīngshén)的鲜明注脚。当(dāng)黄梅戏《爱的传递》在派河之滨唱响,“中国好人”刘义桂30年扎根(zhāgēn)乡村教育的故事感动全城,“好人之城”的名片越擦越亮。当5200名在职党员下沉网格,当42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huóyuè)在街巷,来自平凡岗位上的“文明火种”,如星火璀璨,照亮(zhàoliàng)了肥西的精神天空。
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年均1.2万场活动织就全民精神纽带(niǔdài),“理论宣讲(xuānjiǎng)+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的“文明套餐(tàocān)”滋养(zīyǎng)着千万家庭。
站在新起点,肥西正以“全国文明(wénmíng)城市”为支点,撬动更高质量(gāozhìliàng)的发展;让文明基因融入产业升级,让治理智慧赋能乡村振兴,让精神力量驱动改革创新。(孙苇佳 马梅(mǎméi))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rèxiàn)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shēngmíng):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zhuǎnzǎi)。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zhuījiūzérèn)。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