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鱼类最新监测:鳤20余年首现赣江,泸州一网捞起67条长江鲟
多地鱼类最新监测:鳤20余年首现赣江,泸州一网捞起67条长江鲟
多地鱼类最新监测:鳤20余年首现赣江,泸州一网捞起67条长江鲟长江十年禁渔进入第五年,在近期多地开展的(de)科研监测中,珍稀鱼类出现频率提升明显(míngxiǎn)。
云南(yúnnán)水富地处长江上游,据水富市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微信公众号5月21日消息,近期,水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zìránbǎohùqū)(云南水富段)的鱼类资源开展监测调查(diàochá),发现珍稀鱼类频繁现身。
科研人员连续两天监测到(dào)5条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长江鲟,其中最大个体体长126.7厘米。微信公众号微水富 图(tú)
监测期间,科研人员连续两天监测到5条(tiáo)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长江鲟,其中最大(zuìdà)个体体长126.7厘米。同时,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胭脂鱼和岩原鲤也高频(gāopín)次、多数量地出现,成为水域生态(shēngtài)持续向好的有力佐证。本次(běncì)调查还新记录到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中华金沙鳅等物种,进一步丰富了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该水域累计记录渔获物(wù)70余种
据当地介绍,自2023年开展系统监测以来,该水域(shuǐyù)累计记录渔获物70余种,许多曾经罕见的(de)珍稀鱼类重现,表明河流生态系统(shēngtàixìtǒng)营养(yíngyǎng)结构正逐步恢复。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zhèngcè)实施的第五年。随着禁渔工作深入推进,水富(shuǐfù)市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上游(云南水富段)水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鱼类种群结构持续优化,珍稀鱼类的出现频率明显提升。
在四川泸州,江阳区转产渔民王彪5月23日协助中国水产(shuǐchǎn)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chángjiāngshuǐchǎnyánjiūsuǒ)、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展鱼类采样监测时,一网拉上来67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yěshēngdòngwù)长江鲟。
科研捕捞上岸的部分鱼类。泸州融媒(róngméi) 图
据泸州融媒报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chángjiāng)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汪登强介绍,这次科研捕捞,长江泸州段共监测(jiāncè)到鱼(yú)类18种153条,共计27.6公斤(gōngjīn),其中长江鲟(xún)67条。个体最大的长江鲟长1.01米、重5.69公斤。这是近年来长江鱼类采样监测中,捕获鱼类总数较多且捕获珍稀鱼个体较大的一次。
长江泸州(lúzhōu)段共监测到鱼类18种153条。
上述(shàngshù)报道称,泸州是长江(chángjiāng)上游珍稀特有鱼类(yúlèi)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过去,因过度捕捞,陷入“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20世纪90年代(niándài),泸州渔民一年可捕到三四条长江鲟,但(dàn)后来多年(duōnián)都难捕到1条。2021年1月(yuè)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捕。泸州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干流横贯全境136公里,占川江段的61%。为了护鱼,泸州设立了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bǎohùqū)。目前,长江十年禁渔(jìnyú)工作取得阶段性(jiēduànxìng)成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开展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结果显示,长江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13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了提升。其中,重点保护物种(wùzhǒng)长江鲟、胭脂鱼等出现率分别由禁渔前的0%和8.3%分别提升至21.92%、15.07%。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yánjiūsuǒ)助理研究员兰松表示,经过4年多的休养生息,长江鱼类资源恢复(huīfù)明显。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负责人谭巧称,如今在长江泸州段,时常可见(kějiàn)鱼儿成群游动、跃出水面的情景,珍稀特有鱼类种群(zhǒngqún)数量正逐渐恢复。
稍早前的5月11日,在长江下游(chángjiāngxiàyóu)泰州高港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开展(kāizhǎn)长江干流刀鱼(dāoyú)资源监测,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据微信公众号“泰州高新(gāoxīn)发布”消息,随着渔网慢慢拉出水面,一条200多(duō)米长的渔网,先后监测(jiāncè)(jiāncè)到90多条刀鱼。“从4月上旬就开始资源监测工作,最多的一次,一网(yīwǎng)200多条。”现场参与监测的护鱼员王福友说,“我原来是高港的一名(yīmíng)渔民,后来转产当上护鱼员。禁捕前几年,一网捕不了几条,现在刀鱼这么多,说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已有了成效。”
消息称(chēng),自202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yánjiūyuàn)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已连续4年对长江泰州(tàizhōu)段进行刀鱼资源、水生生态资源监测(jiāncè)。据科研人员介绍,今年渔获物明显比前几年多,个体也比较大。特别是刀鱼个体明显比禁捕前大了不少,表明这片区域生物资源(shēngwùzīyuán)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在长江干流之外,来自(láizì)江西吉安《井冈山报(bào)》5月14日的消息称,长江流域旗舰物种鳤鱼20余年首次现身赣江峡江段。
消息称,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近期在赣江峡江段(duàn)开展野生亲本特许捕捞工作时,意外捕获一尾(yīwěi)体长37.5厘米,体重约276克的极危物种鳤(guǎn)鱼,这是赣江20多年来首次(shǒucì)记录到鳤鱼。鳤鱼,古称“鳤鲌”“竹鱼”,背鳍似利剑、鳞片如青玉,与鯮、鳡并称(bìngchēng)“长江三剑客”。作为洄游(huíyóu)性鱼类,鳤鱼对水质极为敏感,幼鱼需溯游至(yóuzhì)通江湖泊育肥,成鱼则洄游至江河(jiānghé)激流段产卵。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水利(shuǐlì)阻隔、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导致鳤鱼种群数量锐减98%,一度被认为“区域性”灭绝,在2016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
鳤鱼(yú)。江南都市报 图
江西省水生(shuǐshēng)生物资源调查监测吉安站站长刘文玉表示,此次赣江(gànjiāng)峡江段惊喜发现(fāxiàn)极危物种鳤鱼(yú)令人振奋,这有力印证了赣江吉安段禁捕退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举措成效显著,为水生生物营造了良好生存环境。
长江(chángjiāng)支流汤溪河江口段鱼类资源也有变化。
据(jù)重庆市云阳县融媒体中心5月22日消息,连日来,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在长江支流汤溪河流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和(hé)生态环境调查工作,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据监测,该河段已记录到32种鱼类,其中包括(bāokuò)7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重口裂腹鱼(fùyú)。数据显示,除重口裂腹鱼等濒危物种(wùzhǒng)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外,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物种的出现(chūxiàn)频率也有所提升。
目前,长江云阳段已监测到150种鱼类,水生生物资源量较禁捕前明显增加,鱼类种群结构也有所改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贵濒危物种(wùzhǒng)渔获比例增高。云阳县相关(xiāngguān)负责人表示,当前监测数据表明,水生生物多样性(duōyàngxìng)呈恢复(huīfù)趋势,重点保护物种数量有所增加,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仍需(xū)持续努力。
澎湃新闻记者(xīnwénjìzhě) 钟煜豪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xiàzài)“澎湃新闻”APP)
长江十年禁渔进入第五年,在近期多地开展的(de)科研监测中,珍稀鱼类出现频率提升明显(míngxiǎn)。
云南(yúnnán)水富地处长江上游,据水富市委宣传部(xuānchuánbù)微信公众号5月21日消息,近期,水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zìránbǎohùqū)(云南水富段)的鱼类资源开展监测调查(diàochá),发现珍稀鱼类频繁现身。
科研人员连续两天监测到(dào)5条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长江鲟,其中最大个体体长126.7厘米。微信公众号微水富 图(tú)
监测期间,科研人员连续两天监测到5条(tiáo)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长江鲟,其中最大(zuìdà)个体体长126.7厘米。同时,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胭脂鱼和岩原鲤也高频(gāopín)次、多数量地出现,成为水域生态(shēngtài)持续向好的有力佐证。本次(běncì)调查还新记录到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中华金沙鳅等物种,进一步丰富了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该水域累计记录渔获物(wù)70余种
据当地介绍,自2023年开展系统监测以来,该水域(shuǐyù)累计记录渔获物70余种,许多曾经罕见的(de)珍稀鱼类重现,表明河流生态系统(shēngtàixìtǒng)营养(yíngyǎng)结构正逐步恢复。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zhèngcè)实施的第五年。随着禁渔工作深入推进,水富(shuǐfù)市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上游(云南水富段)水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鱼类种群结构持续优化,珍稀鱼类的出现频率明显提升。
在四川泸州,江阳区转产渔民王彪5月23日协助中国水产(shuǐchǎn)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chángjiāngshuǐchǎnyánjiūsuǒ)、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展鱼类采样监测时,一网拉上来67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yěshēngdòngwù)长江鲟。
科研捕捞上岸的部分鱼类。泸州融媒(róngméi) 图
据泸州融媒报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chángjiāng)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汪登强介绍,这次科研捕捞,长江泸州段共监测(jiāncè)到鱼(yú)类18种153条,共计27.6公斤(gōngjīn),其中长江鲟(xún)67条。个体最大的长江鲟长1.01米、重5.69公斤。这是近年来长江鱼类采样监测中,捕获鱼类总数较多且捕获珍稀鱼个体较大的一次。
长江泸州(lúzhōu)段共监测到鱼类18种153条。
上述(shàngshù)报道称,泸州是长江(chángjiāng)上游珍稀特有鱼类(yúlèi)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过去,因过度捕捞,陷入“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20世纪90年代(niándài),泸州渔民一年可捕到三四条长江鲟,但(dàn)后来多年(duōnián)都难捕到1条。2021年1月(yuè)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捕。泸州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干流横贯全境136公里,占川江段的61%。为了护鱼,泸州设立了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bǎohùqū)。目前,长江十年禁渔(jìnyú)工作取得阶段性(jiēduànxìng)成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开展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结果显示,长江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13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了提升。其中,重点保护物种(wùzhǒng)长江鲟、胭脂鱼等出现率分别由禁渔前的0%和8.3%分别提升至21.92%、15.07%。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yánjiūsuǒ)助理研究员兰松表示,经过4年多的休养生息,长江鱼类资源恢复(huīfù)明显。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负责人谭巧称,如今在长江泸州段,时常可见(kějiàn)鱼儿成群游动、跃出水面的情景,珍稀特有鱼类种群(zhǒngqún)数量正逐渐恢复。
稍早前的5月11日,在长江下游(chángjiāngxiàyóu)泰州高港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开展(kāizhǎn)长江干流刀鱼(dāoyú)资源监测,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据微信公众号“泰州高新(gāoxīn)发布”消息,随着渔网慢慢拉出水面,一条200多(duō)米长的渔网,先后监测(jiāncè)(jiāncè)到90多条刀鱼。“从4月上旬就开始资源监测工作,最多的一次,一网(yīwǎng)200多条。”现场参与监测的护鱼员王福友说,“我原来是高港的一名(yīmíng)渔民,后来转产当上护鱼员。禁捕前几年,一网捕不了几条,现在刀鱼这么多,说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已有了成效。”
消息称(chēng),自202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yánjiūyuàn)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已连续4年对长江泰州(tàizhōu)段进行刀鱼资源、水生生态资源监测(jiāncè)。据科研人员介绍,今年渔获物明显比前几年多,个体也比较大。特别是刀鱼个体明显比禁捕前大了不少,表明这片区域生物资源(shēngwùzīyuán)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在长江干流之外,来自(láizì)江西吉安《井冈山报(bào)》5月14日的消息称,长江流域旗舰物种鳤鱼20余年首次现身赣江峡江段。
消息称,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近期在赣江峡江段(duàn)开展野生亲本特许捕捞工作时,意外捕获一尾(yīwěi)体长37.5厘米,体重约276克的极危物种鳤(guǎn)鱼,这是赣江20多年来首次(shǒucì)记录到鳤鱼。鳤鱼,古称“鳤鲌”“竹鱼”,背鳍似利剑、鳞片如青玉,与鯮、鳡并称(bìngchēng)“长江三剑客”。作为洄游(huíyóu)性鱼类,鳤鱼对水质极为敏感,幼鱼需溯游至(yóuzhì)通江湖泊育肥,成鱼则洄游至江河(jiānghé)激流段产卵。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水利(shuǐlì)阻隔、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导致鳤鱼种群数量锐减98%,一度被认为“区域性”灭绝,在2016年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
鳤鱼(yú)。江南都市报 图
江西省水生(shuǐshēng)生物资源调查监测吉安站站长刘文玉表示,此次赣江(gànjiāng)峡江段惊喜发现(fāxiàn)极危物种鳤鱼(yú)令人振奋,这有力印证了赣江吉安段禁捕退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举措成效显著,为水生生物营造了良好生存环境。
长江(chángjiāng)支流汤溪河江口段鱼类资源也有变化。
据(jù)重庆市云阳县融媒体中心5月22日消息,连日来,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在长江支流汤溪河流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和(hé)生态环境调查工作,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据监测,该河段已记录到32种鱼类,其中包括(bāokuò)7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重口裂腹鱼(fùyú)。数据显示,除重口裂腹鱼等濒危物种(wùzhǒng)种群数量有所恢复外,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物种的出现(chūxiàn)频率也有所提升。
目前,长江云阳段已监测到150种鱼类,水生生物资源量较禁捕前明显增加,鱼类种群结构也有所改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贵濒危物种(wùzhǒng)渔获比例增高。云阳县相关(xiāngguān)负责人表示,当前监测数据表明,水生生物多样性(duōyàngxìng)呈恢复(huīfù)趋势,重点保护物种数量有所增加,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仍需(xū)持续努力。
澎湃新闻记者(xīnwénjìzhě) 钟煜豪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xiàzài)“澎湃新闻”APP)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