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长江源头的“绿色邮局”
探访长江源头的“绿色邮局”
探访长江源头的“绿色邮局”新华社西宁5月30日电(记者陈杰、王梓涵)早上8点,伴随(bànsuí)沱沱河大桥上的车流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hǎixīměnggǔzúzàngzúzìzhìzhōu)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chángjiāng)1号邮局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除了收发邮件和快递外(wài),他们还要为游客提供引导、咨询等服务。
唐古拉山(tánggǔlāshān)镇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长江(chángjiāng)正源沱沱河与(yǔ)青藏公路在此交会,沿途的货车司机、游客在镇上补给休整。
2016年,长江(chángjiāng)1号邮局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联合发起并建立,中国邮政提供硬件(yìngjiàn)设施,绿色江河招募的志愿者(zhìyuànzhě)提供服务。
这是(zhèshì)5月29日拍摄的(de)长江1号邮局。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长江1号邮局是区域内的快递枢纽,也是为游客提供临时休息、充电等服务的驿站(yìzhàn)。走进邮局,休息区、咖啡角(jiǎo)和纪念品展区依次排布,墙上的一幅雪山壁画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来自河北的志愿者王大河介绍(jièshào),这幅壁画由废旧报纸和塑料瓶(sùliàopíng)制作而成,描绘的是长江源各拉丹冬雪山。
每当(měidāng)有游客驻足观看这幅画时,志愿者会上前讲解其“变废为宝”的(de)制作过程。在展示区,还陈列有长江源风景明信片、以藏羚羊、斑头雁等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以供游客购买纪念(jìniàn)。
5月29日,工作人员李枫在长江1号邮局(yóujú)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来自吉林省白山市的游客逄克红,刚到(gāngdào)唐古拉山镇,就放下行李赶过来参观长江源头的邮局。她(tā)拿出手机(shǒujī)展示自己在青藏线上拍到的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
在邮局纪念品展区,逄克红挑了一本长江源野生动物绘本。志愿者告诉她,绘本封面上的(de)“萨”是(shì)藏语中(zhōng)“雪豹”的发音。“孙女总问我长江源头有什么动物,回去能给她讲‘萨’的故事了。”逄克红说。
一到周三晚上,来自格尔木市的快递(kuàidì)包裹集中送到邮局,志愿者会连夜完成分拣工作,确保附近牧民和商户能够在第二天(dìèrtiān)及时拿到快递。
长江1号邮局工作人员李枫说,大家来取快递时,我们会利用这个时间窗口(chuāngkǒu)介绍“垃圾换食品(shípǐn)”活动(huódòng),用一定数量的垃圾就能来邮局旁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换取生活日用品。
这是5月29日拍摄的(de)(de)长江1号邮局纪念品展区。新华社(xīnhuáshè)记者 王梓涵 摄 盛夏,草原上的赛马会拉开帷幕时,志愿者便会来到现场,宣讲环保理念和(hé)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现在镇上牧民的积极性很高,来送(sòng)塑料瓶的人越来越多。”李枫说,大家除了处理好自己的垃圾外,还会主动捡起路边的垃圾。
“除了为周边群众提供寄递服务外,长江(chángjiāng)1号(hào)邮局也是展示长江生态文明的窗口。”王大河说,面对(miànduì)走进这里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会尽力讲好长江源的生态故事,希望(xīwàng)保护环境的理念能够像长江一样流向远方。
新华社西宁5月30日电(记者陈杰、王梓涵)早上8点,伴随(bànsuí)沱沱河大桥上的车流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hǎixīměnggǔzúzàngzúzìzhìzhōu)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chángjiāng)1号邮局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除了收发邮件和快递外(wài),他们还要为游客提供引导、咨询等服务。
唐古拉山(tánggǔlāshān)镇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长江(chángjiāng)正源沱沱河与(yǔ)青藏公路在此交会,沿途的货车司机、游客在镇上补给休整。
2016年,长江(chángjiāng)1号邮局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联合发起并建立,中国邮政提供硬件(yìngjiàn)设施,绿色江河招募的志愿者(zhìyuànzhě)提供服务。
这是(zhèshì)5月29日拍摄的(de)长江1号邮局。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长江1号邮局是区域内的快递枢纽,也是为游客提供临时休息、充电等服务的驿站(yìzhàn)。走进邮局,休息区、咖啡角(jiǎo)和纪念品展区依次排布,墙上的一幅雪山壁画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来自河北的志愿者王大河介绍(jièshào),这幅壁画由废旧报纸和塑料瓶(sùliàopíng)制作而成,描绘的是长江源各拉丹冬雪山。
每当(měidāng)有游客驻足观看这幅画时,志愿者会上前讲解其“变废为宝”的(de)制作过程。在展示区,还陈列有长江源风景明信片、以藏羚羊、斑头雁等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以供游客购买纪念(jìniàn)。
5月29日,工作人员李枫在长江1号邮局(yóujú)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 来自吉林省白山市的游客逄克红,刚到(gāngdào)唐古拉山镇,就放下行李赶过来参观长江源头的邮局。她(tā)拿出手机(shǒujī)展示自己在青藏线上拍到的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
在邮局纪念品展区,逄克红挑了一本长江源野生动物绘本。志愿者告诉她,绘本封面上的(de)“萨”是(shì)藏语中(zhōng)“雪豹”的发音。“孙女总问我长江源头有什么动物,回去能给她讲‘萨’的故事了。”逄克红说。
一到周三晚上,来自格尔木市的快递(kuàidì)包裹集中送到邮局,志愿者会连夜完成分拣工作,确保附近牧民和商户能够在第二天(dìèrtiān)及时拿到快递。
长江1号邮局工作人员李枫说,大家来取快递时,我们会利用这个时间窗口(chuāngkǒu)介绍“垃圾换食品(shípǐn)”活动(huódòng),用一定数量的垃圾就能来邮局旁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换取生活日用品。
这是5月29日拍摄的(de)(de)长江1号邮局纪念品展区。新华社(xīnhuáshè)记者 王梓涵 摄 盛夏,草原上的赛马会拉开帷幕时,志愿者便会来到现场,宣讲环保理念和(hé)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现在镇上牧民的积极性很高,来送(sòng)塑料瓶的人越来越多。”李枫说,大家除了处理好自己的垃圾外,还会主动捡起路边的垃圾。
“除了为周边群众提供寄递服务外,长江(chángjiāng)1号(hào)邮局也是展示长江生态文明的窗口。”王大河说,面对(miànduì)走进这里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会尽力讲好长江源的生态故事,希望(xīwàng)保护环境的理念能够像长江一样流向远方。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